1)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立足民族地区,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地方产业发展。为鄂、湘、黔、辽、川、蒙、新、桂、滇等省市自治区 150 余家企业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智慧农业服务,覆盖茶叶、果蔬、水稻、畜牧等产业。立足武汉中国光谷,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装备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等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落地与实施。服务南方电网(云南、广西、广东)和国家电网(湖北)电网绿色运行,实现直接、间接经济效益 800 万元、2000 万元。

(2)实施精准扶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实施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工程,师生近 400 人次深入民族地区,打造武陵山片区“互联网+”产销贫大数据平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随州市等 14 县市建设融合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在武陵山片区大规模推广应用,用户数达 300 余万。研发武陵购、土家购、汉购网等扶贫交易服务平台,上线贫困地区农特产品 1200 余种,年销售额达 6.3 亿元。

(3)推进科教普及,承担社会公共服务

大力支持民族地区智慧农业科技事业,普及科学知识。组织专家深入民族地区开展“互联网+”、“智慧农业”讲座,为政府、企业进行信息化人才培训,为创业青年、返乡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孵化服务。2017 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台等 9 家媒体以“将论文写在武陵大地上”为题对相关工作进行报道。

(4)发挥人才优势,提供地方智库支持

发挥民族高校人才智库优势,深入民族地区进行帮扶。雷建云教授、邢光林副教授作为中组部博士团成员分别至贵州民族大学、云南大学挂职任校长助理、党委常委;侯睿教授“湖北省驻农村工作队”入驻巴东县驻村帮扶;李作主副教授作为国家民委派驻联络员挂职来凤县;任凯博士挂职宣恩县湖北绿野旅游公司;帖军、艾勇、吴经龙等教师被选任湖北省科技特派员,进行科技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