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告了2019年6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我院潘红祥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少数人权利保护比较研究》(编号13AMZ006)结项成果鉴定为优秀等次。 该结项成果分为导论、少数人权利的法理(“少数人”概念的辨析与界定、少数人权利的规范构造与逻辑内容、少数人权利保护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少数人权利保护的制度模式、少数人权利的基本内容(少数人身份权、政治参与权、文化权、语言权、受教育权、就业权以及土著民族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环境权)、少数人权利国际保护机制、少数人权利保护的域外经验及其中国镜鉴六个部分,共计14章,46.5万字。 成果认为,由于“少数人”这一概念兼具个人和集体的属性,少数人权利不可能和公民个人权利一起分享一个业已成熟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因此,必须论证和发展出外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对少数人权利进行阐释。在实践方面,多民族国家大多通过赋予少数人群体一定形式的自治(民族联邦制、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文化自治和土著民族保留地自治),通过构建共识民主和协商民主机制、权力共享和均衡机制以及文化平等与社会平等兼顾等措施以满足少数人群体利益诉求和权利主张。我们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有效地借鉴和吸收国外成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形式,完善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制度体系,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边疆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