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和灰杨(Populus pruinosa Schrenk)隶属于杨柳科杨属胡杨组,是世界干旱区荒漠河岸地带的优势树种,在维持干旱区生态系统平衡、遏制荒漠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中国胡杨和灰杨的遗传分化及其如何受到地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尚未见系统性报道。
近日,金沙威尼斯生科学院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中心团队与塔里木大学李志军教授团队联合在植物学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发表题为Phylogeography Reveals Ge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Driving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Populus sect. Turanga in Northwest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阐明了地理隔离和环境异质性决定了胡杨组现存的遗传格局,发现南疆胡杨组居群遗传多样性高与地理结构和较强的基因流有关,为胡杨组遗传分化受地理和环境因素的驱动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也为深入开展胡杨组多样性的保护提供重要的遗传学基础。该论文由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与塔里木大学联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盖中帅为第一作者,塔里木大学李志军教授和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中心吴智华博士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这也是金沙威尼斯生科学院与塔里木大学围绕胡杨等边疆植物的多样性开展系列深入合作以来,继合作出版学术专著《胡杨和灰杨抗旱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之后的又一合作成果。2021年金沙威尼斯生科学院还联合塔里木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开展了对包括胡杨木资源在内的边疆科考活动;行程遍及胡杨木在我国的栖息地;正是前期的工作基础,由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吴智华博士与塔里木大学李志军教授联合申报的2021年国家自科基金地区基金获得立项,成为进一步研究胡杨木在荒漠等极干旱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标志性进展。
研究成果截图。科学研究发展院 供图
金沙威尼斯生科学院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中心团队,长期从事野生、驯化植物资源的收集、开发、利用与保护,并运用生物信息学、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解析植物适应性演化机制,在全球金腰属植物的修订、新疆胡杨木和红花等特色资源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新疆、青海、西藏等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3389/fpls.2021.705083
(编辑:刘虹 来源:科学研究发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