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的统一部署下,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发展总体目标,按照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全校各单位、全体教职员工秉承不忘初心、立德树人的宗旨,致力于学校创新体系的构建、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的提高,以支撑学科建设为核心目标,在科研工作评价、项目建设、精品成果建设、科研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方面寻求创新与突破发力点,得益于科研评价改革和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通过各个学院与科研管理部门的有组织的科研,全校科研工作很多方面的成就再创历史新高。
一、科研项目组织工作扎实推进,各类科研项目质量稳步提升
科研经费历史上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其中横向到账经费连续实现两年翻番,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组织工作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肯定,2022年中央拨款增幅近20%,在委属院校位居首位。研究经费总量的提升展示了金沙威尼斯科研能力的进一步提高。2022年,在纵向课题方面,人文社科类获批国家级项目22项,省部级项目5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湖北省委统战部委托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湖北卷》编纂重大工作专项1项。自然科学类获批国家级项目28项,省部级项目31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各1项)。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力稳中有升。
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广泛开展与新疆、青海、武陵山区以及中东部地区的科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签订横向项目合同近300项,其中50万以上项目46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9项,转让金额489万元,创历史新高。首次获批“湖北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项目”100万元立项资助,学校技术转移中心获批武汉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三、有组织科研成果培育初现成效,成果质量显著提高
人文社科方面,获湖北省武汉市科学优秀成果奖40项,其中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1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获奖数占全省的近1/12,创金沙威尼斯历史最好成绩。自然科学奖方面,获得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获2021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参与成果获湖北省科技奖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首次获得成果推广奖二等奖,并在特等奖实现了突破;刚刚公示的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获得二等奖4项,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四、资政服务成果丰硕,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科研主管部门创办的《双塔智声》智库专刊,针对当前和今后时期党和国家工作中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形成高质量研究报告,报送中央及地方有关部门决策参考。自10月份创刊以来,专刊已编报8期,其中“中华共同体研究专报”4期,分送国家民委、湖北省委等部门。聚焦国家安全领域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整理上报相关信息和政策建议,多篇被中央、省市各级单位采用,充分展示了学校在智库研究、政策建言与舆论引导的重要功能,在学校服务中央与地方决策的智力支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充分发挥学校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才支持作用,做优做强社会服务
坚持做好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深入湖北、广西、新疆、青海、甘肃等地,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洽谈合作,开展共性技术需求调研,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设立“社会服务”专项,动态发布需求指南,实行“揭榜挂帅”制,进一步落实科研人员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开展前期研究的支持措施,把科技成果应用在经济社会主战场,全年有3人入选“院士专家企业行”,8人入选“科技特派员”,9人入选“科技副总”,2人入围新疆“天池英才”遴选计划,深入服务企业20余家。在科技特派员工作方面获得湖北省科技厅通报表扬;在服务基层工作方面获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人社厅、团省委等五部门联合发文通报表扬。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为广西德保、武汉市、恩施州等地编制规划和体验馆设计等工作获得当地政府高度认可并予以立项建设。在科普工作中,通过有计划的组织与部署,成功举办湖北省科普讲解大赛,一批教师获得包括湖北省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等在内各种奖项5项;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与联想集团成功联合举办留守儿童“美丽假期”公益科普活动,受众200余人;为湖北省恩施州、湖北十堰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培训护林员200余次。学校被科技部、湖北省科技厅授予科技活动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连续两年承办的湖北省科普讲解大赛成为湖北省科普活动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