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琳 审核:谢岚 上传:陈琳
本站讯(通讯员郑凤颖 摄影郑凤颖)5月22日下午,文传学院邀请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典文献学和训诂学博士生导师张生汉教授在文一楼119会议室作题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语料问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邵则遂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在读博士生及硕士生参加。
张生汉教授讲学
张生汉教授从近代汉语的上下限与近代汉语研究的视域、近代汉语上下限的划分标准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以及词汇、语音、语法的关系与语料的照管点三个层面,对近代汉语研究进行了详细讲解。
关于近代汉语上限的讨论,张生汉教授列举了“隋末唐初说”、“晚唐五代说”、“自宋开始说”以及“自宋末元初说”这几种看法。他认为,学界曾指出的魏晋六朝俗语是近代汉语的“露头”之说还存在争议。不过,该“露头”之说也带给我们启发,就语料而言,在近代汉语研究中,我们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学界所讲的“近代汉语”阶段。这与我们对汉语词汇史研究不深入、没有弄清楚汉语词汇的系统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有关系。
张生汉教授认为,近代汉语上下限划界的分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划分标准的不一致。针对近代汉语上限划分的词汇标准问题,他指出近代汉语研究中的词汇研究仍然是薄弱环节,其突破性的进展明显不足。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重心,应是揭示这一历史阶段汉语词汇的系统性变化之事实,概括这一阶段词汇的基本特点,并解释引起变化、形成特点的动因。对于近代汉语阶段的词语考释,要着眼于系统性的考察,才能提升对语料价值的认识。
讲座现场
语言系统中,语义、语法、语音三者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在具体的词汇考察研究中,我们要利用这一重要的支撑点去关照语料,搜寻用例。通过“套”与“韬”字的替换、“埽”字的读音举例,张生汉教授指出,做词义变化的考察时要重视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化、唐宋韵书材料的检索,重视从音读改变的角度说明词义的演变。同时还要重视唐宋时期佛经音义的研读,以及这种材料的运用。
讲座交流环节,张生汉教授与现场的同学就近代汉语语料的选择、近代汉语与方言研究相结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后,主持人邵则遂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感谢张生汉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学院师生学习与研究带来了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