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沙威尼斯文传学院王兆鹏教授、邵大为老师合撰的《数字人文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初步实践及学术意义》一文,在《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8期发表,引起学界广泛关注。 王兆鹏教授及其团队在数字人文领域耕耘十余年,这篇论文以其“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对数字人文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功能和学术意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既发掘出新资料,又使用了新方法,提出了新观点,开拓了新领域。文章指出,古代文学研究存在资料离散和时空分离两大难题,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开发的文学编年地图平台,不仅可以实现浏览检索、关联生成、数据统计、时空定位和可视化呈现五大功能,为解决这两大难题提供便利,而且有助于更新古代文学研究的观念和方法。数字人文研究将改变古代文学资料查询检索方式,实现从电子文献的分词定位检索到结构化数据库的分类提取,从点状检索到网状关联,从逐条拷贝到分类打包;能把传统的静态文本变为可随意组合的动态文本;能改变文学史的认知角度和方法,细化文学史的时间粒度,深化文学的空间层次。王兆鹏认为,古代文学研究与数字人文技术能对接融合,是因为二者学理上具有共通性。由此,他首次提出“系地”概念,发掘了历史上系地的学理资源,确立了编年系地并重的理念,倡立了作家年谱、别集笺注和文学编年史书写的新范式。 据悉,王兆鹏去年上半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建设”后,下半年又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魏六朝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建设”。此文是对第一个重大项目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也为第二个重大项目提供理论指导。其理论的前沿性、方法的引领性,标志着王教授及其团队在古代文学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王教授鼓励学生要做“顶天立地”的学问。“顶天”指学术的前沿性、开创性;而“立地”,既指学术的实证性、坚实性,又指接地气,要关注现实、服务社会。利用信息时代特有的科学方法开创文学研究的新视角、新思路、新范式,便是其“顶天立地”学术理想的真切体现。数字人文研究的系列成果,既是学术化的,也大众化的,不仅能推动学术的发展,又可为当下的文旅开发、文学教育提供新的理论方法和丰富的文献数据。 (编辑:刘虹 来源:文传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