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于2019年10月17日开展了新一期“引领·品鉴”教学咨询活动。针对收集到的,各学院教师普遍关心的“专业课课堂上如何融合思政观点”、“学生的核心素养包含哪些内容”、“教师教学能力是否有定式、可否模型化”等问题,教育学院教育哲学和教育原理方向的薛忠祥老师为参与活动的老师们做了详细咨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王昊哲老师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 针对主题,薛老师首先介绍了思政教育的历史脉络,他强调思政教育要符合教育原理、符合道德形成和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要凸显对学生道德的培育与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思政教育进专业课课堂”不能简单地将思政内容照搬进专业课堂,否则专业课就变成了思政课,学生不但不能学到专业知识,反而还会对思政内容产生反感。要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应注意到思政教育的 “边界性”, “能在专业课课堂上解决的思政内容才在课堂上解决”,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谈到学生核心素养包含哪些内容,薛老师认为,在AI取代人类大量劳动成为历史大趋势时,研究哪些能力是学生未来不可替代的赖以生存的核心素养迫在眉睫。薛老师阐述了四个维度的能力,即“知识力”、“觉解力”、“语言力”和“德性力”:“知识力”指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具体度量;“觉解力”强调学生自觉掌握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并能体会“理解”这个概念本身的内涵;“语言力”指学生有能力将自身想表达的内容用特定语言表述;“德性力”是隐性的,学生有其学习德性,教师有其教育德性,德性力是正义的并体现在前三者之中,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这四维能力。 薛老师最后还谈了自己对教师教学能力模型化的理解,他说教学过程有规律可循,有原则可依,但“教学有法、却无定法”。教学好坏应随着教师个性、学生特点、知识逻辑、教学风格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好教师的标准可以描述却不应量化,同一教师讲授不同知识时展现出来的好坏也不同。因此,不能用“一把尺子”度量所有教师,教育真正的春天必须是百花齐放、多元融合。 咨询结束后,参与本次活动的老师向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薛老师表达了感谢。他们表示本次咨询活动为他们构建了思政教育进专业课课堂的基本理论,拓展了新的教学思路,还为部分教师设计“教师教学能力模型”提供了详细的教育科学依据。 据悉,“引领·品鉴”是金沙威尼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旨在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的引领指导功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育新型的“双专业”老师——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而开展的一项教学学术活动。活动以面谈对话的形式进行,不拘泥于固定议题,不受限咨询者身份,通过共同讨论、相互交流,分享经验,推动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