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19级土地要素综合野外实习拉开序幕
野外实习是土地资源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理论结合实践的第二课堂。2021年5月22日至23日,2019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41名学生利用周末两天,沿着武汉-咸宁线,开展了一次野外实习活动。此次活动,由刘成武老师、张雄老师和胡家蒙老师带队,特邀了湖北科技学院的王朝南和陈锐凯教授为我们现场指导。
出发前,老师们强调了安全问题,特别嘱咐要严格遵守防疫规定。7:00全体师生在校体育馆前集合、上车出发。
师生一行人从学校出发,由江夏区向咸宁市行进,到咸宁市区后再到桂花镇。望向窗外,可以清楚的看到沿途的地貌类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江汉平原到连绵低丘再到低山丘陵带,海拔逐渐升高。土地利用类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江夏区城区的中心主要是住宅用地、商业用地、教育用地等,从江夏再往南走,城市色彩淡化,容积率下降,城郊类型更为典型,呈现出圈层变化,逐步转变为农村用地类型,而再到咸宁市市区中心又转变为城市用地类型,整体土地利用类型过渡呈现“马鞍形”。
第一天上午,我们在江夏区一处撂荒地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刘老师为大家讲解远处山丘上可见的,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地貌造成的影响以及人工治理保护措施。随后土管师生们去到三味归谷林区亲身感受到了地理要素在不同区位上的变化。刘老师和张老师分别从自然地理学和土壤学的角度为我们讲解了所到之处的地理要素构成和原因,让同学们对当地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自然植被状况、护坡工程、土壤的性质特点和利用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老师们还让同学们积极主动去观察和思考自然地理景观,让同学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随后,湖北科技学院两位老师加入我们的实习队伍,老师在一处比较特殊的沉积岩前将沉积岩的层理构造、以及判断碎屑岩类的方法对我们进行了生动风趣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还将盐酸倒在岩石上为我们分析岩石成分。
随后,我们来到了温泉镇,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调研了周边山地边坡修复的情况,探究土地资源的自然修复过程,老师们又关于土地资源的自然恢复过程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第二天一早,同学们乘坐大巴前往桂花镇的鸣水泉水库,在这里三位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水库修建的原因和作用,周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以及修建水库后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同时对水库周边的地质,土壤类型和植被做了详细地讲解。
随后,我们调研了桂花园,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来到了种植桂花的桂花山上,在攀爬了一段山中石梯后,来到了视野较好的山顶,在观察中听老师对桂花的植被演替和土地利用现状特征进行讲解。
此次实习, 老师将课堂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的运用到了实践调研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虽然实习过程中一直在下雨,但是我们观察到了不同自然地理景观、不同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演替过程等内容,也从中学到知识,寓教于乐,帮助我们能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图文/土地资源管理1901班)